****諸葛亮《馬前課》全文集錦
服務項目:沈陽起名|寶寶起名|公司起名|企業起名|品牌起名|商標起名|商鋪起名|小孩起名|裝修風水|酒店風水|樓盤風水|墓地風水|風水預測|起名風水|風水起名|合婚|風水大師|陽宅風水|陰宅風水|家居風水|辦公風水|企業風水|風水大師|風水布局|風水策劃|風水調理|風水堪虞|爻卦|批八字|算命|周易起名|風水知識|周易預測|周易|易經|研究會|擇吉|八字命理|周易風水|周易起名|風水起名|風水預測|起名網|男孩起名|女孩起名|姓名評分|姓名研究|酒店起名|裝修公司起名|廣告公司起名|沈陽寶寶起名|男寶寶起名|女寶寶起名|沈陽起名網|公司風水|商鋪風水|企業風水|酒店風水|工廠風水|店鋪風水|樓盤風水|墓地風水。
中國周易風水姓名文化研究會
向陽釀名苑簡介
30年不變的人員就是質量,
30年不變的電話就是信譽;
30年不變的地點就是保障。
向陽釀名苑:中國杰出風水策劃機構
向陽釀名苑:中國優秀起名策劃機構
向陽釀名苑:中國優秀風水堪輿策劃機構
向陽釀名苑:中國杰出起名命名策劃機構
向陽釀名苑位于沈陽市沈河區西順城街26號(沈陽市太清宮南側50米),是中華周易研究會、中國易學研究與應用學會、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應用學會、遼寧省周易研究會協作單位,聘請在易學研究、命名策劃、風水堪虞與玄學文化等方面造詣精深的高端人才,專業提供公司起名、品牌起名、個人起名、風水堪輿、預測擇吉等服務。
向陽釀名苑本著“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古老文明、服務社會大眾”的宗旨,以“易學”為根,以“好名”為本,經三十余載實踐檢驗,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普遍認可。
向陽釀名苑誠摯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包您滿意。望您早結向陽釀名苑的善緣信果,家庭平安,事業有成。
識英雄于未遇,決富貴于將興!
《馬前課》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幾部預言之一,傳說是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留下的。這部預言非常簡潔明了,只有十四課,每一課預言一個歷史時代,而且每一課都按順序排列。每一個歷史時代過去后,人們回頭一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預言驚人地準確!恶R前課》的前十課已經發生,F在我從第一課起為大家詳細解析這部預言。
第一課
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這一課是諸葛亮對他自己的預言,諸葛亮早已知道漢朝氣數已盡,一切努力都是"無力回天”,但他還是要盡己之力輔佐蜀漢,不負劉備三顧之情,托孤之義,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諸葛亮于公元227、228、229、231、234年共五次北伐曹魏,力圖恢復中原,再興大漢江山。結果在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病逝于陜西渭水南岸五丈原。就如他在《出師表》中寫的那樣,為了再興漢室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
諸葛亮逝世后,大奸臣宦官黃皓在后主劉禪身邊掌握大權,國事日亂,小人當道,可謂"陰居陽拂”。大將姜維也只能維持殘局。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鐘會大舉南征,姜維據守劍門關(四川劍閣北),戰事膠著。曹魏的另一位大將鄧艾卻從陰平郡(甘肅文縣),深入萬山,直取蜀漢重鎮江油(四川江油),進入成都平原。后主劉禪聽說敵軍已距成都不遠,根本沒有想到抵抗,也沒有想到姜維大軍仍完整的屯在前方,就迫不及待地投降曹魏,蜀漢至此終結。"八千女鬼”和起來就是一個"魏”字。
第二課
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這一課是預言晉朝。司馬家族在曹魏掌握大權,宰相司馬昭已成為實質上的統治者。公元265年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即下令讓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禪讓。司馬炎建立晉朝,首都設在洛陽。"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司馬炎。
公元280年,晉朝軍隊攻陷建業(江蘇南京),把東吳最后一任皇帝孫皓活捉。晉朝一統天下,可謂"光燭中土”。因為司馬炎的晉朝實質上是篡奪曹魏而建立的,因此"稱名不正”。
公元291年,八王之亂開始,中原被少數民族占據。公元317年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宣布繼位稱帝,建都建康(江蘇南京),史稱"東晉”。建康地處江東,故曰"江東有虎”
第三課
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羊終馬始
這一課是預言八王之亂和五胡十九國及南北朝時代的。時間跨度達298年(公元291年到公元589年)。
公元290年,司馬炎逝世,司馬炎的嫡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是一個白癡,聽說有人餓死,他大驚說:"為什么不吃肉?”司馬衷繼位的第二年,爆發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八個司馬家族的親王為了權力和皇位而互相殘殺,中原從此大亂。從公元291年第一個親王司馬亮被殺,到公元311年第八個親王司馬越死去,歷時21年,結束了晉王朝剛剛建立起來的統一局面。
公元304年,八王之亂正高潮時,五胡十九國(又稱五胡亂華)時代來臨。"胡”是古代漢人對漢民族以外,尤其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五胡,當時指的是: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羯是匈奴的一支,氐是羌的一支,實質上也可以說只有三胡。五胡亂華期間,除東晉外,各政權按建立時間排列如下(滅亡時間標于括號中):
公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成都宣布建立成漢(亡于347年);公元304年,匈奴族人劉淵建立漢趙定都平陽(山西臨汾)(亡于329年)。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趙(亡于351年)。
公元320年,漢人張茂在涼州(甘肅武威)稱王建立前涼(亡于376年)。
公元337年,鮮卑族人慕容就在棘城(遼寧義縣)建立前燕(亡于370年)。
公元350年,漢人冉閔建立冉魏(亡于352年)。
公元351年,氐族人苻健建立前秦,定都長安(亡于394年)。
公元384年,鮮卑族人慕容垂建立后燕(亡于407年);公元384年,鮮卑族人慕容泓建立西燕(亡于394年);公元384年,羌族人姚萇建立后秦(亡于417年)。
公元385年,鮮卑族人乞伏國仁在勇士堡(甘肅榆中),建立西秦(亡于400年)。
公元386年,氐族人呂光建立后涼(亡于403年);公元386年,鮮卑族人拓拔珪建立北魏,定都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亡于534年)。
公元397年,鮮卑族建立南涼(亡于414年);公元397年,匈奴族建立北涼(亡于439年)。
公元398年,鮮卑族人慕容德在滑臺(河南滑縣)建立南燕(亡于410年)。
公元400年,西涼建立(亡于421年),定都敦煌(甘肅敦煌)。
公元405年,東晉的益州(四川)兵變,譙縱建立西蜀王國(亡于413年)。
公元407年,匈奴族人赫連勃勃在朔方地區(河套)建立胡夏(亡于431年);公元407年,高句麗人高云建立北燕(亡于436年)。
公元409年,西秦復國(亡于431年)。
南北朝時代各朝按南北順序排列如下: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把皇帝司馬德文罷黜。劉裕當了皇帝,建立劉宋。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中國,南北朝時代拉開序幕。
在南中國,公元479年,蕭道成篡奪劉宋建立南齊;公元502年,蕭衍命篡奪南齊建立南梁;公元557年,南梁大將陳霸先篡奪南梁建立南陳!
在北中國,北魏在公元534年分為東魏和西魏兩朝。公元550年,東魏被高洋篡奪,建立北齊。公元557年,西魏被宇文覺篡奪,建立北周。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吞并。公元581年,北周被國舅楊堅篡奪,改稱隋。公元589年,隋滅南陳。南北朝時代結束!
從以上排列可以看出在這298年中,無論五胡十九國還是南北朝,各朝、各國國運都很短,長的幾十年,短的才幾年("二三其位”)。只有北魏國運稍長一點,也就只有148年。真是"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馬始”指天下大亂起于司馬家族的晉朝,"羊終”指大亂結束于楊堅建立的隋朝。
第四課
十八男兒 起于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這一課是預言隋朝末年,李唐起于太原。公元604年楊廣弒父繼位,稱為隋煬帝。楊廣殘暴無德,公元611年起,天下始亂。反王一十八,煙塵三十六,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國運將終,決意起兵平定天下。"十八男兒”就是李字(十八合起來是木字,男兒就是子,木子合起來是李字)。"起于太原”指李淵是太原留守,起兵平天下也是始于太原。
李淵因為和楊廣是表親,所以不愿起兵。當時有謠言說姓"李”的將代替姓"楊”的君臨天下,楊廣對他很忌諱,太原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李淵當時如不起兵則很有可能被李密、杜伏威等反王消滅,起兵則生,不起兵則死,李淵當時面對的形勢真可謂"動則得解”。所以李淵不得不冒險起兵,死中求生。
李淵次子李世民是一代英雄,先后擊敗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反王,打下了大唐江山。公元626年,李淵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后,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賢臣,政治廉潔,風調雨順,農業上每年都是大豐收,公元630年,一斗米只值三四個錢,社會安定而繁榮。公元632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共390人,年終,李世民準許他們回家辦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受死(古時秋天行刑)。公元633年9月,390人全部回獄,無一人逃亡。社會秩序安定,夜不閉戶。天下大治,可謂"日月麗天”,這段歷史被稱為"貞觀之治”。
不過"日月麗天”也可理解為武則天當政。因為武則天為自己造了一個新字作為自己的名。該字上半截是明字,即日月,下半截是空字,即天,含義為日月當空。
諸葛亮確實是奇人,用不完的錦囊妙計。設個壇就能呼風喚雨,火燒連營。木牛流馬,運送糧草。。。
中國幾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豐富。在這個越來越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太落伍,但主要的歷史東西,是不能不知的。
第五課
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這一課是預言大唐末年藩鎮割據演變來的五代大亂。
公元907年,軍閥朱溫篡奪皇位,建立后梁,為中國帶來黃金時代的大唐王朝,終于走下了歷史的舞臺。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于公元960年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之間約有五十年的時間,故曰"五十年中”。
在這"五十年中”,中原地區先后有朱溫建立的后梁(907年-923年);李存勖建立的后唐(923年-936年);石敬瑭建立的后晉(936年-946年);劉知遠建立的后漢(946年-979年)(后漢950年以后只局限在太原一帶);郭威建立的后周(951年-960年)這5個短命王朝,故曰"五代”。
"五代”共有8個姓氏(家族)的人當上了皇帝:后梁皇帝姓朱;后唐就復雜了,李存勖是唐朝大將李克用的兒子,李克用還有一個干兒子李嗣源,李存勖死于兵變,全族被屠,李嗣源就當上了皇帝。李嗣源死后由他的兒子李從厚繼承皇位。不久,李從厚的義兄李從珂起兵殺掉了李從厚,自己當上了皇帝。這樣一來,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雖然都姓李,可實質上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算下來后唐就有三個李姓家族的人當皇帝;后晉皇帝姓石;后漢皇帝姓劉;后周也復雜,后周開國皇帝郭威全家都被后漢皇帝所殺,郭威只得將柴榮收為養子,改姓為郭,后周實質上就是郭、柴二姓。這就恰好應了"其數有八”這句話。
五代都是短命王朝,5個朝代加一起才53年(公元907到公元960年),很多大臣都是今日保這個皇上、明天保那位皇上,古時那種大臣忠心無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忠義都不再被人推崇了。比如后唐有個大臣叫馮道,可算后唐開國元老。石敬塘滅了后唐,馮道毫不畏懼,打了個包就投奔了后晉。不久契丹大軍壓境而來,攻入開封,擒了后晉皇帝,馮道又去歸附契丹。劉知遠建立后漢,馮道又歸附了后漢,后來又歸附后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五代的皇帝幾乎全是昏君,所以國運都不長。特別是石敬瑭為稱帝向契丹國(遼國)割讓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作為報酬,還稱契丹皇帝為"父”,自稱為"兒” ,人稱"兒皇帝”;后漢的皇帝也要依靠契丹,稱"侄皇帝”。故曰"小人道長”。
五代大亂,兵連禍結,其結果自然是"生靈荼毒”。
第六課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這一課是預言宋朝。
趙匡胤于公元960年黃袍加身,結束五代,創立大宋,趙光義于公元979年一統天下。公元961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根絕了兵變之源。大宋創立以來對前代各朝各國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殺戮,對平民百姓也能實行仁政,修生養息,懷柔以安天下。平民百姓渴望的天下太平得以實現。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水性至柔”,故而本課首句為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天心民心皆大快。
但到了北宋末年時,對平民的賦稅日益加重,皇帝昏庸,早已不復宋朝初年太平景象。宋徽宗常常微服出宮,夜宿娼門,還在宮中設小市場,宮女們扮成商販賣酒賣茶,徽宗扮成乞丐挨門行乞,大家取樂,昏君心中早已不存大宋二百年家國,數千里錦繡河山;兆跁r大興花石綱、生辰綱等這綱,那綱(綱就是民間向皇上進貢的財物)弄得民不聊生,反抗四起,例如那梁山好漢智取生辰綱,替天行道。民間出現了因為百姓們無法忍受花石綱的搜刮劫掠而導致的方臘大起義,徽宗命軍隊殘酷鎮壓了這次起義,而不是使用懷柔政策?芍^對內用剛(綱)。
在軍事上,宋朝從創立以來一直就力量薄弱。文職人員擔任軍隊統帥,負責實際作戰的將領則是臨時委派,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公元1004年遼國南征,遼宋達成"澶淵之盟”,宋朝居然要向遼國每年進貢十萬兩白銀,二十四萬匹綢緞。公元1038年黨項人李元昊建立西夏。宋朝與西夏幾乎每戰必敗,只好每年向西夏繳納綢緞十三萬匹,白銀五萬兩,茶葉二萬斤?芍^對外用柔。宋朝內外政策可用"剛中柔外”來形容。
本課首句為"惟天生水”指代宋朝,按五行學說土克水,那么土所生的金朝就是宋朝的克星,故曰"土乃生金”。
公元1120年,金、宋達成對遼國的夾擊密約。在金、宋的夾擊下遼滅亡。公元1125年,金滅遼后對宋發動總攻,公元1126年,北宋滅亡,金軍把宋徽宗、宋欽宗逮捕,廢為平民,趙姓全體皇族三千余人被劫往金朝。這就是靖康之恥,在歷史上被視為漢民族的奇恥大辱。唯一漏網的皇族康王趙構逃往臨安(浙江杭州)建立南宋。
第七課
一元復始 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 爾西我東
這一課是預言元朝。"一元復始”暗指元朝的國號。
蒙古人對漢人的統治是很嚴厲的。蒙古人把漢人列為三等和四等的國民(一等的國民是蒙古人,二等的國民是色目人即中亞人)。元朝規定每二十家編為一"甲”,首長稱"甲主”,由蒙古人充當。嚴厲規定:禁止漢人打獵,禁止漢人學習武術,禁止漢人持有兵器,禁止漢人集會拜神,禁止漢人趕集趕場作買賣,禁止漢人夜間走路。故曰"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是指元朝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到元順帝脫歡帖木兒為止,共有十位皇帝,五五相加即為十。
蒙古人從成吉思汗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有三千萬平方公里、空前巨大的蒙古帝國,由于太巨大了,只好分成各個汗國,由蒙古大汗總轄。蒙古大汗忽必烈把蒙古帝國總部遷到中國,并起國號為"元”,兼任中國皇帝。元朝滅亡,各個汗國也分崩離析,不久各自消亡。故曰"爾西我東”。
第八課
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
這一課是預言明朝。
"日月麗天”是指明朝國號,日月合起來就是"明”字。"其色若赤”暗指明朝皇帝的姓氏為"朱”,"赤”就是紅色,"朱”也有紅色的意思。
明朝從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6位皇帝,排列如下:
1.明太祖(1328年-1398年)
2.惠帝(1399年-1402年)
3.成祖(1403年-1424年)
4.仁宗(1425年)
5.宣宗(1426年-1435年)
6.英宗(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7.景帝(1450年-1456年)
8.憲宗(1465年-1487年)
9.孝宗(1488年-1505年)
10.武宗(1506年-1521年)
11.世宗(1522年-1566年)
12.穆宗(1567年-1572年)
13.神宗(1573年-1620年)
14.光宗(1620年)
15.熹宗(1621年-1627年)
16.思宗(1628年-1644年)
明朝在李自成攻克北京,思宗朱由檢自殺后,殘余力量南逃江南,一連串出了三個皇帝,但都不計算在內,因為此時下一個正統王朝清朝已經開始。
大明王朝16位皇帝,正好應了"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這句話
第九課
水月有主 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 相敬若賓
這一課是預言清朝。"水月有主”就好像是一個字謎,謎底為"清”字,清朝的國號。"水”為"清”字的水字傍(三點水);"月”為"清”字右半邊的"青”字的下半截;"主”字形就如"清”字右半邊的"青”字的上半截。
"古月”合起來就是一個"胡”字,"胡”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統稱。"古月為君”是指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也確是東北的滿族建立的。
清朝入關以來共有十位皇帝,按其年號依次排列如下: 順治(1644年-1661年)、康熙(1662年-1722年)、雍正(1723年-1735年)、乾。1736年-1796年)、嘉慶(1797年-1820年)、道光(1821年-1850年)、咸豐(1851年-1861年)、同治(1862年-1874年)、光緒(1875年-1908年)、宣統(1909年-1911年)。"十傳”就是指這十位皇帝,"絕統”指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號是"宣統”。
1912年2月13日宣統正式頒布退位詔書,大清王朝正式落下了歷史的帷幕。新的國民政府宣布優待清朝王室成員,允許退位的清帝依然住在皇宮里面,給其訪華的外國元首待遇,而且全國上下對滿族人民也沒有歧視,宣布中華民國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故曰"相敬若賓”。
第十課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來無咎
這一課是預言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聲勢越來越浩大,波及全國:10月29日山西太原新軍起義,閻錫山被推舉為軍政府都督;10月30日,昆明新軍起義,成立了以蔡鍔為總督的軍政府;10月31日,南昌新軍起義,也成立了軍政府;其它各地也紛紛通電獨立。大清王朝四面楚歌,搖搖欲墜。1912年2月13日清帝正式退位,大清王朝結束。"豕后牛前”就是指這件事:1911年是辛亥年,是豬年,"豕”即豬也,1913年是牛年,那么,1912年清帝退位之年就是"豕后牛前”之年。
"千人一口”是個字謎,"千、人、口”三字合起來就是共和的"和”字。中華民國是共和國,推行民主制度。
"五二倒置”是形容共和國的國體和制度,在共和國里一切權力是屬于人民的,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叫總統,總統是民選的,人民不滿意了還可以彈劾他,這一切和君主制的國家是倒過來的。君主在過去被形容為"九五之尊”,故諸葛亮用"五二倒置”來描繪這一切。
"朋來無咎”是指中華民國在統治大陸期間,因積貧積弱,民國草創,故而在國際上受欺負,受到了日本等國的侵略。"朋”,外邦也。